根据《商洛学院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精神,为了提升人工智能素养,推进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类课程改革,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人工智能导论》公共基础课。我院高度重视,在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前积极选派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参加线下、线上《人工智能导论》通识教育改革研究会议,组织计算机学科相关专业部分教师召开多次教学改革研讨会议,对《人工智能导论》公共基础课的开设提出了初步实施方案和具体思路。
为了进一步完善该课程实施方案,6月17日我院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以下简称“电信学院”)围绕《人工智能导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开展专题研讨。两院领导班子成员、课程负责人及骨干教师代表参会,会议由我院院长李会荣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我院《人工智能导论》通识课程组教师代表王威从课程学时学分设置、开课学期、理论授课和实践授课内容及课时安排、实践课解决方案、考试解决方案、教学资源准备以及参考教材选取、外出交流学习、教师座谈结果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对在改革方案制定过程中存在的疑惑进行了罗列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思路。

我院副院长程国提出,可引入“项目式学习”模式,通过AIGC在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生成等方面的实践任务,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与动手能力。电信学院副院长李亚文结合介绍的改革方案和电信学院人工智能专业办学情况,分享了改革思路和建议:“课程内容需从‘技术导向’转向‘应用导向’,增加贴近生活的案例,实行分类教学,降低知识理解门槛。”双方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取舍”“线上线下融合”“考核方式优化”等具体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一致认为应构建“基础理论+前沿案例+实践体验”的三维教学体系。

最后,李会荣院长结合学校“新工科”建设目标与通识教育定位,指出《人工智能导论》作为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课程,需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以“普及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培养数字素养、激发创新思维”为核心目标。他强调,课程改革需紧扣“学生需求”与“社会发展”双主线,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内容更新滞后”等问题。电信学院院长陈垚指出,课程改革需注重“价值引领”,在传授技术知识的同时融入“人工智能伦理”“科技向善”等思政元素,实践教学引入集成实践教学平台,统一部署、统一管理,注重国产化正版软件的使用,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此次研讨为两学院深化合作搭建了平台,未来将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我院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于9月份前完成课程大纲制订与教学资源整合,确保顺利开课。
(文/王威 图/程国 编辑/尚佳童 审核/李会荣)